最近咨询税负率的问题似乎特别多,网站上也爆出很多关于2018年税负率过低被稽查的案例等等,那么您了解税负率吗?知道税负率过低或过高有什么后果吗?
· 壹 ·
税负率是什么?
我们常用的税负率有两种,一种是增值税税负率,一种是企业所得税税负率,专业点说,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应该叫企业所得税贡献率。这篇文章里暂时不说企业所得税税负率。
❶ 增值税税负率计算方法
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额
例如甲企业2018年6月份不含税销售收入100万,缴纳的增值税是1万。那么该企业在6月份的增值税税负率就是1%。
❷ 增值税税负率比对方法
假如金三系统通过大数据风险评估模型,对本地区所有的同行业应税销售额和应纳税额数据汇总后,应税销售额为500亿,应纳增值税为7亿,那么同地区同行业的平均增值税税负率应该是1.4%。
甲企业税负率1%<同地区同行业的平均增值税税负率1.4%,金三系统后台就会预警,这时企业可能还不清楚自己被预警了。
❸ 一般纳税人才需要警惕税负率指标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如下: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❹ 不是税负率超标就会预警
税局在税负率指标上允许一定偏离,例如上面案例,如果税务局允许存在的偏差是0.05%,那么增值税税负率在1.35%~1.45%都不会被系统认定为异常。税负率异常只是增加了被稽查的概率。
❺ 如果确实达不到怎么办
许多企业税负低是有正常理由的,好比市场不景气、产品滞销,就会造成进项税额大,长期留抵不交税的情况,此时属于正常的情况,无须补税。这些情况可以如实跟税务反馈就好了,不要有任何心理包袱。
❻网上那些税负预警率指标
事实上,网上各行业税负率、行业最低税负率只仅供参考。税局使用的税负率都是动态的,真正有价值的是参考同行业同地区的平均税负率,而企业很难看到如此全面的数据。但是想判断自家企业是否异常也不是毫无办法。
· 贰 ·
税负率预警和哪些数据相关
现在,税务稽查选案,是找一个行业展开,然后找这个行业内税负异常的企业展开。那么,怎么预判自己可能要被税务局请喝茶了呢?
企业申报不正常
❶ 纳税系统申报的销售额与防伪税控中的开票销售额以及财务报表中的销售对比异常;
❷ 连续3个月或者6个月零负申报问题;
❸ 商贸企业一定时间内进项税额税率异常变动;
❹ 企业的进项税额变动率大大高于销项税额变动率;
❺ 企业的运费抵扣与营业收入对比异常。
表间比对异常
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比对,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和企业所得税报表比对,个人所得税报表和其他报表比对,本期报表和上期报表比对异常等等。这种异常基本就是由表和表之间的数据不一致或者不符合逻辑引起的。
例如,一家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申报的时候,因为自己公司有淡旺季之分,上半年盈利,下半年亏损。嫌汇算清缴退税麻烦,就自作主张把企业所得税报表中的利润总额改低了。但是财务报表是盈利的,一比对就有异常了。
看财务比率
❶忽高忽低的浮动特别大的毛利率(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费用率;
❷企业新增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往来账户的金额与企业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对比;
❸企业存货周转情况与销售收入应同比变动;
❹理论销售收入与公司实际的销售收入与企业的期末存货与增值税留抵税额是否匹配。
例如,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明显低于或高于同行业水平的;当然也有那种无论何时何地、费用如何变化,毛利率都控制在同一个水平的,人为痕迹过于明显。
看金额绝对值
利润表上没有成本,毛利率超高;或者是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或者成本远高于收入,明显不合情理。有营业收入、正常运营却一直没有交税(增值税为零或者留抵税额过多,企业长期亏损却不倒闭等);
所有和发票有关的数据,和税收优惠有关的数据,
稍有异动,都会报异常
❶企业的增值税发票增量、使用量情况与往期比是否存在异常。
❷新办企业短时间内,大量领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且税负偏低的情况大量领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❸大量利用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抵扣的问题。
❹变更法定代表人及一般纳税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出现异常的问题。
❺税收分类编码开错等原因,需要作废多张发票。
❻收到其他公司虚开发票,哪怕其他公司借用您公司抬头开发票,但是没有给你们。你们没有入账。
我们一个会员就收到了稽查通知,属建筑业,数据库显示他们公司有2000多万的增值税普通发票属虚开,要补企业所得税,但是经初步自查,好多票公司根本没有收到入账,就是收到的,我们也做到了“三流”一致。可还是被稽查了。这就属于无妄之灾了。
· 叁 ·
如何应对
具体的指标远不止这些,指标还很多。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纳税申报表的分析结合第三方的资料,进行数据比对和逻辑比对后,我们企业的画像在税务局那端就已经很清晰了。看到这里,会不会有点头大呢?
上一篇:税收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50号关于发布《从事涉税服务人员个人信用积分指标体系及积分记录规则》的公告